
安徽江淮地区人士的常染可能接近山东水平?
先说下个人情况,本人四川人,外婆是自贡(川南)人士,外公是绵阳(川北)人士,父亲来自安徽江淮庐江县。
最近把微基因数据导入到gedmatch上,使用K36分析器和其他人的数据对比。 发现祖辈未迁移的四川人普遍有较高的印度(INDO-CHINESE)成分,有些在30%以上。而山东人、河北人普遍是50%的东亚,和15%的核心东亚。 身为四川和安徽(江淮)后裔的我,除了东亚、印度成分与山东不一样,有10%的东亚成为换成了印度成分,其余与山东的平均K36基本无差异,可见图。 可以推测10的印度成分来自母亲,而四川地区普通人印度成分远不止10%,由此是否可推论安徽江淮地区人士常染与山东地区接近?见图。
山东(K36
本人(K36)
庐江县在安徽省的位置
另外向不太了解安徽地区情况的人简单的叙述下,安徽地区分三个区域,淮河以北的 淮北、阜阳、宿州、蚌埠、亳州是北方人,方言为中原官话(部分近河南部分近山东)。有人简单地将这一地区人与河南类聚,未必准确。我认识的很多此地区人身材较河南平均地区更高(虽然纬度要南些),相貌、口音也不太一样,黄泛区的人口应是部分来自河南部分来自山东的。 安徽中部的江淮区,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其中淮南市人最接近北边人,大多也讲中原官话。 而六安市人口语近江西(虽然被划为江淮官话),相貌身材都近南方人。滁州我了解很少,看过论坛吧友的常染分析,也有六安接近,合肥因为是省会城市,移民较多,常染各种都有,而相貌在向北方话靠拢。 我父亲的家乡庐江县,现属于合肥,以前属于巢湖市(已撤销),地处长江北,但已经是南倚长江了,而且口音是江淮话,与北边人有明显差别。我父亲的相貌也是近南方的(起码在我看来),因此这个K36结果实在让我有些想不通。
欢迎江淮地区的小伙伴分享自己的K36结果,或许能解答我的疑惑。
最近把微基因数据导入到gedmatch上,使用K36分析器和其他人的数据对比。 发现祖辈未迁移的四川人普遍有较高的印度(INDO-CHINESE)成分,有些在30%以上。而山东人、河北人普遍是50%的东亚,和15%的核心东亚。 身为四川和安徽(江淮)后裔的我,除了东亚、印度成分与山东不一样,有10%的东亚成为换成了印度成分,其余与山东的平均K36基本无差异,可见图。 可以推测10的印度成分来自母亲,而四川地区普通人印度成分远不止10%,由此是否可推论安徽江淮地区人士常染与山东地区接近?见图。
山东(K36
本人(K36)
庐江县在安徽省的位置
另外向不太了解安徽地区情况的人简单的叙述下,安徽地区分三个区域,淮河以北的 淮北、阜阳、宿州、蚌埠、亳州是北方人,方言为中原官话(部分近河南部分近山东)。有人简单地将这一地区人与河南类聚,未必准确。我认识的很多此地区人身材较河南平均地区更高(虽然纬度要南些),相貌、口音也不太一样,黄泛区的人口应是部分来自河南部分来自山东的。 安徽中部的江淮区,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其中淮南市人最接近北边人,大多也讲中原官话。 而六安市人口语近江西(虽然被划为江淮官话),相貌身材都近南方人。滁州我了解很少,看过论坛吧友的常染分析,也有六安接近,合肥因为是省会城市,移民较多,常染各种都有,而相貌在向北方话靠拢。 我父亲的家乡庐江县,现属于合肥,以前属于巢湖市(已撤销),地处长江北,但已经是南倚长江了,而且口音是江淮话,与北边人有明显差别。我父亲的相貌也是近南方的(起码在我看来),因此这个K36结果实在让我有些想不通。
欢迎江淮地区的小伙伴分享自己的K36结果,或许能解答我的疑惑。
6 个回复
赞同来自: bigsawsawsaw
上面是我,下面是我外公。都是无为的。
赞同来自:
赞同来自:
我猜对应就是藏缅,对应国内就是彝族纳西。
推测路径如下:10000年前古羌——>西藏云南——>中南半岛5000年前
民族关系就是
古羌往西藏结合D系形成藏族,古羌往南形成彝族和纳西,混合的民族继续往南混合就到中南半岛了。
古羌往东就是汉族了。
赞同来自:
赞同来自:
赞同来自: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