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解读

创建自己的解读项目, 并与 WeGene 的众多用户分享

微解读分为专业版、普通版和专题共三类。
专业版微解读为社区中的生物信息开发者所创建,提供了较为复杂的基因数据解读和分析项目。
普通版微解读为的广大用户创建,反映了您的某个基因位点与性状的关系,只支持单位点影响的研究。
专题则是对某一特定问题的项目总集。
创建项目的位点须在微基因原始数据库中。
如果这些都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我们还有完全开放的API等着你。
*微解读内容均为用户创建,微基因不对解读内容负责。

G-find微解读2.0作品集

G-find2.0作品集

五大人格特质之一:agreeableness(同理心、亲和性、宜人性)

五大性格特质,即: “经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 “外向性(Extraversion)” “亲和性(Agreeableness)” “情绪不稳定性(Neuroticism)” 亲和性(Agreeableness)是一种在社交场合愉快和包容的倾向。在当代人格心理学中,亲和性是人格结构的五个主要因素之一,反映在合作与社会和谐方面的个体差异。亲和性得分高的人善解人意,周到,友好,大方,乐于助人。他们对于人性具有乐观的看法。他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是诚实、正直和值得信赖的。 亲和性得分低的人将自身兴趣置于与他人相处之上。他们通常对他人的提议相当谨慎,他们可能觉得别人在打算更好的自身利益。亲和性得分低的人一般较少关心他人的福祉,较少同情心,因此不太可能费心去帮助别人。他们对他人的动机持怀疑态度,导致他们多疑、不友好。亲和性非常低的人有一种倾向,在他们的社会关系中进行操控。他们更有可能进行竞争,而不是合作。 亲和性被认为是一个上级特质,意味着它是由一组更具体的人格特质群集一起统计。虽然有例外,但在一般情况下,关心他人的人也往往与他们合作,帮助他们,信任他们。这个人格维度最初是在使用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时发现的。 研究表明,在五大特质里,只有亲和性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关联性是负向的。 亲和性可以看作是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对立面。它在概念上类似于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社群兴趣概念。 研究机构:美国波士顿大学 样本数量:4595人 样本人群:美国、丹麦人 ps.之前有小伙伴创建过关于反社会人格的,反社会性、亲社会性的微解读都有啦~

遗传特征

  • wls 发起人
  • 11748 参与
  • 199 点赞
  • 33 评论

如果得了乙肝,你能否自发清除,来测一下基因吧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自发性清除能显著降低肝脏相关合并症。以往有研究认为非流行地区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HBsAg 自发性清除要比流行区域的要高。 总体而言,全球未经治疗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 HBsAg 自发性清除率是比较低的,大约为1%左右。较低的 HBsAg 自发性清除率凸显了能实现功能性治愈或彻底治疗的新疗法的紧迫要求。 乙肝病毒能否自发清除多个研究显示和基因有关,尤其是HLA相关的基因。

Pro 健康风险

  • alex1234 发起人
  • 10360 参与
  • 175 点赞
  • 44 评论

遗传性弥漫性胃癌: 青年人的胃癌

遗传性弥漫性胃癌(HDG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大部分胃癌为散发胃癌,但约10%的胃癌具有家族聚集特征,其中1/3被认为具有遗传背景。跟很多人「调侃吸烟致健康问题」不同,烧烤、腌制食物跟年轻人胃癌并无很强的关联。 胃癌曾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肺癌所超过。目前胃癌发病偏高的国家有:韩国、日本、中国等。中国的胃癌新发及死于胃癌的人数占世界40%。胃癌是中国人发病率第二高癌症,癌症死亡的第三大病种。 遗传性弥漫性胃癌(hereditary diffuse gastric cancer, HDGC)具有以下特点: 1,发病年龄小; 2,胃镜很难准确早期发现它; 3,恶性程度高,治疗困难; 1964年Jones 报告新西兰Maori(毛利人)一个家族里几代人胃癌高发,他就此推测存在遗传因素。迟到1998年,Guilford等对3个家系的25个胃癌患者进行遗传学连锁分析,首次发现HDGC与钙粘附蛋白基因(E—cadherin gene,CDH1)种系突变有关,由此揭开了胃癌家族易感性的研究序幕。此后,关于HDGC的研究资料越来越丰富。 本解读参考clinvar中有关胃癌的致病性点位,仅包括在原始数据中存在的点位。

Pro 健康风险

  • alex1234 发起人
  • 9459 参与
  • 54 点赞
  • 12 评论

鱼人传说:真实的鱼人族有何特长(脾脏大小测试)

此微解读根据Cell 杂志2018年4月的研究给出,提示rs3008052位点T的拷贝数和脾脏大小有关。 【the more copies of the selected allele (T), the larger the spleen size, and thu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rs3008052 and spleen siz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itial results.】 ##################### 微解读背后的故事,来源: ##################### 各种传说故事中都有生活在水中的鱼人,而现实的鱼人传说,真实的存在于今日的地球上。 2018年4月,发表在顶级生物学杂志Cell上的一篇文章: 调研了传奇的 Bajau人的各种生理指标。 Bajau族有时翻译为巴瑶族,也被称作海上游牧民(Sea Nomads),他们生活在东南亚的海上,巴瑶人潜水能力出众。 ##################### 巴瑶人的特点: ##################### #巴瑶人在海上生活了一千多年,生活在小船屋中,而船就飘在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周边的海面上。 #他们极少上岸,上岸是为了换取补给或者躲避暴风雨。 #普通人平均潜水时间只有半分钟,但巴瑶人憋气的时长远超过半分钟,巴瑶人每天超过5小时都会待在水里,水下憋气超过3分钟并不是难事,他们一天能捕捉到1.8至16斤的鱼或章鱼。 #他们能潜到70米甚至更深的地方来捕鱼。 #他们没有紧身潜水衣,氧气瓶,也没有脚蹼,他们只需木制的眼罩和自制的矛枪。 #巴瑶人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把自己的鼓膜搞破裂了,反而潜水更加适应环境。 总之,他们在海底如履平地。他们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呼吸和身体。他们用简单的手工装备,轻松捕鱼。 ############################## 更细节的介绍: ############################## 巴瑶人的潜水能力相当大的原因因其生活方式积累的经验和长期训练而来。 值得一提的是:但是这篇Cell文章发现一千多年的海上生活史,使得现今巴瑶人在基因上已经适应了海洋生活。 CT扫描发现巴瑶人的脾脏非常大,要比他们陆地邻居Saluan人群体的脾脏大50%。 脾脏是携带氧气的红细胞的仓库。当哺乳动物屏住呼吸时,脾脏就会收缩,红细胞就被排出,同时将氧含量提高10个百分点。因此,最优秀的自由潜水者往往拥有最大的脾脏。 遗传学发现: 巴瑶人的大脾脏不只是训练的结果。即使是那些从不潜水的巴瑶村村民也有着比较大的脾脏。 在分析了59名巴瑶村村民的血液样本后,研究者将巴瑶人的DNA和34名Saluan人、60名中国汉族人的DNA进行了对比。 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被称为PDE10A的基因,PDE10A的变体在巴瑶人体内很常见,通常与较高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而甲状腺激素又能使脾脏变得更大。这项研究首次显示了人类脾脏的反应可能有遗传基础。 此次也发现BDKRB2基因可能是目前是唯一与人类潜水能力有关的基因。这种基因会影响四肢血管的收缩,因此就能间接控制大脑、心脏和肺等核心器官的氧气量。还有FAM178B基因,该基因能够影响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这也是控制呼吸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者推测:在巴瑶人体内常见的FAM178B基因变体可能来自于丹尼索瓦人,后者是一群曾居住在亚洲的古代原始人。现代人进入亚洲时,他们和丹尼索瓦人发生了基因层面交流。现代中国西藏藏族人之所以能在高海拔地区生存,也可能是因为遗传了丹尼索瓦人的某个基因,起到了重要的适应作用。 巴瑶人的身上有太多的神秘故事,他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边缘,其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消失,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正在慢慢地与土地相连,但还有一些巴瑶人仍然在海上建造房屋以维持与海洋的联系。

遗传特征

  • 好大一只 发起人
  • 5186 参与
  • 54 点赞
  • 14 评论

“眉”有办法?眉毛浓密大探究!

自古至今,眉毛一直是颜值的金线。不论是“螓首蛾眉”,还是“星目剑眉”;不管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亦或是 “芙蓉如面柳如眉”,眉毛总能传递出无限的神韵。但是你是否知道,是什么决定眉毛的浓密程度的呢? 人类在进化中,为了更高效地进行排汗散热,褪去了身体上绝大部分的体毛,大部分的头面部毛发被保留下来。专家认为,头面部毛发在人类适应进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不同的形态差异。 2018年《PLoS Genet.》的一篇文章,通过全基因组检测证实了3个SNP和汉族人群眉毛浓密的关系。(拉丁美洲人群对应4个snp。)之前的微解读有单位点的检测,这个pro版将三个位点的因素都加以考虑,并根据基因在人群中的频率的到平均期望值,从而对用户的眉毛浓密获得更精准的估计值。

Pro 遗传特征

  • MajorTom23 发起人
  • 11490 参与
  • 144 点赞
  • 30 评论

科学看相:你有完美脸型么?

美,其实也有标准。 中国人常说的长得美,主要依赖于三庭五眼。“三庭五眼”是人的脸长与脸宽的一般标准比例,不符合此比例,就会与理想的脸型产生距离。最简单的三庭五眼,就是把头部上下分为三等分(由发际线到眉毛,眉毛到鼻尖,鼻尖到下颚为三庭),把头的宽度分为五等分。今天,我们就来科学看相三庭中的“中庭”和“眼距。 这篇科学看相来源于2012年在欧洲人群中的面部特征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作者利用3D-MRI技术对面部的眼睛、鼻子、颧骨等部位之间的距离进行了分析,有一些有意思的位点我们可以拿来参考。 在研究中,作者在发现了5个可能与面部特征有关的位点,其中3个在其他样本的人群中得到了验证。我们利用这3个位点预测面中部的长度和眼距。另有一个与鼻梁高度(也有可能是鼻子宽度)位点虽然在其他样本人群中没能验证成功,也加入了这篇微解读,仅供娱乐。

Pro 遗传特征

  • yangyangclover 发起人
  • 19630 参与
  • 225 点赞
  • 76 评论

你容易患散光吗

散光(astigmatism)是眼睛的一种屈光不正常表现,与角膜的弧度有关。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等,不能聚集于一点(焦点),也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情况称为散光。散光眼借助调节作用或移动目标到眼之间的距离,都不能形成清晰的像,只有配戴合适的圆柱镜,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散光的成因主要是遗传,但也有环境因素如阅读习惯,灯光不足等。 已有的两项研究对散光相关的位点进行了研究,研究数据来源于欧洲人种,分别包含了2784和22100个样本。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散光相关的基因和相应的SNP位点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些与散光密切相关的位点。两项研究的SNP位点结果中有一部分未包含在微基因的数据位点中,这里只使用微基因数据包含的十个位点对散光易感性进行分析。其中一个SNP位点rs3771395位于VAX2基因,该基因在眼球发育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完整的SNP列表可以参考GWAS Catalog数据库的相关数据 (https://www.ebi.ac.uk/gwas/efotraits/HP_0000483)。

Pro 健康风险

  • xxmen 发起人
  • 9542 参与
  • 86 点赞
  • 42 评论

春节社交压力大?测测你的社会压力水平!

社会快速发展,人们承受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对于“应激”和“社会压力”的研究越来越多。应激主要分为心理和生理的,心理应激主要指由诸如考试、计算、公共场合演讲,意外事件、重大灾难等心理因素所引起的。春节期间,想必亲戚朋友对你生活的”关心关怀“程度不亚于一次演讲或者考试。 这些心理因素和生理刺激一样都会造成皮质醇水平升高。(压力状态下维持正常生理机能) 本微解读参照2018年12月《Brain Res》的文章,模拟论文社会压力的三大核心成分 (1)自我卷入:所涉及的任务,参与者不得不全身心投入而且在意后果。 (2)社会评估威胁:参与者感受到任务成绩会被评价,如果完成不好,会得到负面评价。 (3)不可控感:任务在参与者竭力完成的过程中,感觉自己几乎没有能力改变任务的进程。 证明rs110402的G基因携带者比AA型有更高的社会压力水平和皮质醇水平。人群平均的GG基因比例为1.74%,AG比例为22.92%,AA比例为75.34%。

遗传特征

  • MajorTom23 发起人
  • 5806 参与
  • 61 点赞
  • 15 评论

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耳朵

你有好好观察过你的耳朵么? 说起耳朵,绝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听的简单概念上。我们知道,耳朵最外面的部分叫做耳廓,但它绝不仅仅是托眼镜腿儿、戴口罩时才会被想起、被用到。它也决定了我们的外貌和别人对我们的印象。 提到阿凡达,你必然想到尖耳朵; 提到图图,你可能会想到招风耳; 提到大背头弥勒佛,你也许会想到大耳垂。 耳廓的形态各异,这其实也和遗传有关。在2015年,遗传学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就发表了一篇研究,调查关于耳廓形态和遗传变异的关系,发现了许多有显著意义的位点。本篇解读就根据这篇文章的结果进行了应用,这项研究的样本来源于5000位拉丁美洲人,我们可以拿来做个参考~ 如果你对结果中提到的名词不理解,可以参见配图,配图指示了各个耳廓结构的学术名称。 另外,结果中的倍数只是提示耳廓形态如此的可能性较大,并不绝对哦~

Pro 遗传特征

  • yangyangclover 发起人
  • 5247 参与
  • 35 点赞
  • 21 评论

人乳头瘤病毒(HPV)易感性

人乳头瘤病毒(HPV)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表现为寻常疣、生殖器疣(尖锐湿疣)等症状。高危型HPV-16、18、30、31、33、35、39的感染与宫颈癌、直肠癌、口腔癌、扁桃体癌等的发生密切相关,HPV感染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不同型HPV的易感程度可能与EGFR、SDC2、HSPG2 、FGFR2、IFN-γ等基因型有关。

感染抗性

  • summerfcy 发起人
  • 10235 参与
  • 57 点赞
  • 17 评论

招蚊指数(跟友商不一样的位点)

英国pfizer WRD研究人员根据17576名23andMe用户的调查问卷发现rs1026157携带G的人更容易招蚊子。

遗传特征

  • wls 发起人
  • 10461 参与
  • 362 点赞
  • 55 评论

你需要额外的维生素A吗

如果你在体检中发现自己缺少维生素A,这个应用可以帮你看看是不是基因造成的哦,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基因型,推推父母的基因型,例如如果你是需要多补充维生素A的那一类,那你的父母各自都有50%的可能和你一样,需要额外的维生素A摄入(微笑的表情),这时建议你可以告诉你父母,该如何科学补充维生素A 科学简要解释 维生素A(vitaminA)又称视黄醇,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在橙色的蔬菜中,以及动物的肝脏中比较多,是一种抗氧化剂,对视力和免疫力了有帮助。如果你需要补充维生素A,可以增加包含维生素A食物的摄入(红萝卜,猪肝),不要过分烹饪。按照18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人的维生素A的推荐摄入量是700(ugRE)。

营养代谢

  • tippi 发起人
  • 11441 参与
  • 124 点赞
  • 23 评论

大头大头,智商身高都不愁?

俗话说‘大头大头,下雨不愁’。目前的研究表明,脑体积与人的智力、认知呈现正相关(尤其是儿童期、中老年时期),脑体积和智力有相似的基因调控机制。另外影响颅内体积和影响身高的位点也有高度的重合性,个子高脑袋大背后原来有基因在调控。除此以外儿童的脑体积有很大的遗传性,由此可见,《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编剧简直就是恶趣味的代表。 本微解读引用2016年权威期刊《nature》的文章,研究脑体积与全基因的关系最终发现了7个关系显著的基因。并发现了大脑体积和身高密切的关系。 注:以上结果依赖文献结论,rs11191683缺少的解析位点采用期望数值。其他位点受制于版本问题也可能缺少。

Pro 遗传特征

  • MajorTom23 发起人
  • 15965 参与
  • 273 点赞
  • 78 评论

遗传性乳腺癌BRCA1基因358点位突变检查

1990年,研究者发现了一种与遗传性乳腺癌密切相关的基因,命名为乳腺癌1号基因(BRCA1),定位于第17号染色体 BRCA在调节细胞复制、DNA损伤修复、细胞正常生长方面有重要作用;如果BRCA基因突变,就丧失了抑制肿瘤发生的功能。BRCA突变类型达数百种之多,与人体的很多癌症的发生都有关系,其中关系最密切者是乳腺癌,其次是卵巢癌。 卵巢癌依然是妇科肿瘤医生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原因在于它无成熟的早期诊断方法,确诊时约70%属于晚期,即使经过有效治疗达到完全缓解,仍有70%的病人将会复发。 卵巢癌的防控环节包括病因学预防、临床前预防、临床防治。一般认为以下因素可以增加卵巢癌的风险,包括年龄、家族史、未产、滑石粉等,而口服避孕药多产、输卵管结扎、哺乳、子宫切除、可以降低卵巢癌的风险。其中,家族史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通常认为,如果一位女性的家族中无卵巢癌患者,那么她一生中发生卵巢癌的几率大约为1.4%(1/70),如果有2个或以上的一级亲属患病,发生卵巢癌的机会进一步上升到7%,如果确定是BRCA1/2有关的遗传性卵巢癌家族,则发生卵巢癌的机会增加到40%-50%。 BRCA1/2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单个细胞中一条染色体的正常拷贝的基因的缺失或功能异常即可能发生癌症。所幸的是,并非所有携带者都会必然发展成为癌症。 据推算,在3亿多美国人中,约有25-50万为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中国人群中BRCA1/2基因突变携带情况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低于美国和北欧国家。 目前对于BRCA基因突变最可靠的检测方法是全基因组DNA测序,能检测到90%的突变位点。也有其他简单和廉价的方法,但能检测的突变位点有限。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检测结果阳性,价值较大,但如果检测结果阴性,并不能保证被检测者安然无恙,因为有些位点的突变还无法检测到。 本解读依据clinvar中报告的约1000个BRCA1突变点位中的366个,受限于snp芯片的点位数据,本解读不对InDel的点位进行检查。

Pro 遗传性疾病

  • alex1234 发起人
  • 6601 参与
  • 41 点赞
  • 13 评论

遗传性肿瘤易感综合症 (Hereditary cancer-predisposing syndrome)

携带遗传性癌症综合征突变的人处于早期肿瘤发展的高风险中,以及相应肿瘤谱的多个肿瘤的同步或异时发展。 已经确定了许多遗传性癌症综合征的遗传原因。 大约5%的癌症是遗传性癌症综合征的一部分。 绝大多数肿瘤是环境与遗传因素(基因)相互作用所致。个人遗传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决定了个人的肿瘤易感性(susceptibility)。遗传性肿瘤大约占到全部肿瘤病例的 5~10%,环境因素导致的肿瘤占 90~95% 两种机制会导致某些个体对肿瘤易感: 1. 高外显率的遗传基因变异:常发生于癌变通路的关键基因如抑癌基因,且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此类变异一旦发生,个体有较高罹患某一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可能。此类基因变异一旦检测到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甚至进行临床干预,朱丽所检测到的基因突变即属于此类。 2. 低外显率的遗传基因改变:此类基因变异仅会轻微增加个体的患癌风险或对某些环境致癌因素的敏感性,在正常人群中也可存在,表现为多态性。因此,此类改变不需临床干预,即使检测到也无需担心。 遗传易感基因 大部分人的遗传易感基因遗传自父母,也有少数不是来源于父母的个体新发突变。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下,若父母有一方携带有致病的肿瘤易感基因改变,则他们下一代会有 50% 的概率从父母处获得这个缺陷基因。 在clinvar中,大约有1000多个和遗传性肿瘤综合症有关的点位,本解读只筛选了芯片数据涵盖的约559个点位进行测试,并且不包含InDel点位判断。

Pro 健康风险

  • alex1234 发起人
  • 4431 参与
  • 27 点赞
  • 17 评论

孩子,你是被天使吻过...基因密码中的唇腭裂线索与子代患病风险

在南非有一个传说,唇腭裂患儿是被上帝亲吻过的小天使。“天使之吻”也大概因此成为最特别和最富有感情色彩的病名之一了。其实,唇腭裂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先天畸形,全世界每700~1000个新生儿平均就有一个唇腭裂病儿,每隔11分钟就会有一个“天使之吻”婴儿出生。著名公众人物如王菲、冯小刚等人之子均有唇腭裂。目前研究证据显示,唇腭裂的发生具有较强的遗传背景。来自Mitchell和Ritsch的研究发现:父母一方患有唇腭裂时,其子代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2.2倍。唇腭裂按照其是否合并其他出生缺陷,又可分为综合征型唇腭裂(单基因病)和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多基因及环境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 这个小程序所实现的子代唇腭裂患病风险即是以遗传为基础。数据前期来源于3000多亚洲人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在迄今发现的全基因组关联水平阳性的基因中通过随机森林进行基因位点筛选,通过众多位点的加权组合方式实现复杂疾病的多基因致病机制模拟。 希望大家走过路过都留下痕迹呀。因为本人的研究方向一直在此领域,希望大家觉得准的可以点个赞,觉得不准的可以吐槽。我会尽力维护它,直到这个算法越来越好。 毕竟我人生的最大愿望之一就是希望每一个出生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

Pro 遗传性疾病

  • GiftForMagi 发起人
  • 5211 参与
  • 46 点赞
  • 26 评论

无疾病待机时间相关SNP

2011年来自荷兰、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39个研究机构共同在Neurobiol Aging杂志发表了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aging文章。 目前通常认为人类长寿和健康衰老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关联(20-50%)。 此文章的研究者们,他们综合了9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关注两个重点:a)疾病全因死亡率 和b)无重大疾病存活率。 调查了共25,007人。 发现了14个预测疾病死亡风险的独立SNP,以及8个预测无事件生存(无重大疾病)的SNP(p <10^-5)。 其中一些与各种疾病的风险相关,包括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这些SNP一部分位于或接近在大脑中高表达的基因(HECW2,HIP1,BIN2,GRIA1),参与神经发育和功能的基因(KCNQ4,LMO4,GRIA1,NETO1)和自噬(ATG4C)。 这些基因关联的性状之间有相当大的重叠。这项发现表明,参与神经过程的基因的变异可能是调节无主要疾病的衰老和长寿的重要因素。 —————————————————————————————————————— 仅供参考。不具任何有指导意义。 结果是按频次统计的,无重大疾病存活率相关位点出现一次加一分,总分15分,如果低于5分,就是一颗星,低于10分2颗星,高于10分3颗。 分数越高,意味着和此文章中共享的位点越多。

Pro 遗传特征

  • 好大一只 发起人
  • 4066 参与
  • 8 点赞
  • 15 评论

感觉后背经常中箭?测测你的背痛风险有多高!

慢性背痛(CBP)有许多定义,但在临床上认为是持续≥3个月的背痛。很多人都经历过背痛发作,不过更多急性的(时间短),本解读主要针对慢性背痛。 以往的研究往往将背部疼痛归因于椎间盘退变或椎间盘突出。但后期研究表明这些病理性的病变和背痛有很小的关联。 此外,抑郁症等心理因素认为时背部疼痛的重要风险因素。遗传学研究表明背部疼痛是可遗传的特征。 针对双胞胎的Meta分析表明遗传率为40%

Pro 遗传特征

  • MajorTom23 发起人
  • 5263 参与
  • 25 点赞
  • 13 评论

你抵抗肝炎病毒的能力强大吗(基于汉族的研究)

之前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已经发现一些基因上的SNP位点和人体抵抗肝炎病毒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最近一项针对中国汉族群体的肝炎(甲肝和戊肝)基因相关性研究发布在病毒学杂志上(Virology Journal),提供了更贴近于汉族群体的相关信息。 在引用的这篇研究中,通过对包含3082个样本的汉族群体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作者发现了 3 个不同基因上的SNP位点和甲肝病毒抵抗能力密切相关,这些位点的突变都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甲肝病毒(HAV)的概率。甲型肝炎病毒是一种没有外壳的、单链的核糖核酸病毒,它是在世界上造成急性肝炎的最重要的病原体。同时对于男性个体,研究也发现了一个位于APOE基因上的SNP位点(rs7412) 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戊肝病毒(HEV)的概率。

Pro 健康风险

  • xxmen 发起人
  • 6280 参与
  • 33 点赞
  • 16 评论

霍金走了,而渐冻症还在

“在我 21 岁时,我的期望值变成了零。自那以后,一切都变成了额外津贴”——斯蒂芬·霍金 在大众的印象里,“宇宙怪兽”霍金的形象是一个老人一直被禁锢在轮椅里。他一生的成就,除了对黑洞、宇宙和时间的理解,也让更多人知道了一种病——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俗称“渐冻症”。 作为一种罕见病,其发病率并不算高,约10万分之四左右。该病早期症状轻微,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患者可能只是感到有一些无力、肉跳、容易疲劳等一些症状,渐渐进展为全身肌肉萎缩和吞咽困难。最后产生呼吸衰竭。 ALS现今尚无根治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把癌症、艾滋病、白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ALS归为五大疑难杂症。 渐冻症病因至今不明。在“渐冻人”中,只有5%—10%为家族性,有明确的遗传背景;90%—95%的患者没有家族史。有家族史的患者和部分没有家族史的患者,患病都与基因突变有关,目前已经发现的基因突变包括SOD1、TARDBP、FUS、OPTN、ANG、UBQLN2、C9ORF72等。另外有部分环境因素,如重金属铝中毒等,都可能造成运动神经元损害。 rs80265967是位于SOD1基因上的一个错义突变,1993年就被报道与家族性ALS有关,大约有1/5的家族性渐冻症是由该位点突变造成的。

健康风险

  • yangyangclover 发起人
  • 4380 参与
  • 51 点赞
  • 10 评论

早上起来总觉得睡不够?你会赖床吗?

一项对47,180个欧洲个体的关于睡眠时间长短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中发现,其中位于2号染色体的rs1823125位点携带G的个体平均睡眠时间更长一些,有可能会赖床。 注:关于睡眠时间的问题,基因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实际上个人的生活习惯影响可能更大。

健康风险

  • lobern 发起人
  • 7997 参与
  • 213 点赞
  • 2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