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z_wohencai orz_wohencai - 一只大熊猫 综合讨论组

通过基因来检测患癌几率的一些看法

转发下我在知乎上的一个回答: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癌症的发病机理是十分复杂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会对肿瘤的形成做出贡献。以研究的比较多的乳腺癌为例,与发病率显著相关的包括以下几点:

322cfbce085b68d34cdab4016f0206ec_b.png


这些风险中的“有乳腺癌家族史”这一项,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遗传的风险,也就是“基因”导致的患病风险。

要说明基因检测是否能有效预测癌症的患病风险,首先就要知道癌症与基因到底有什么关系。

首先,癌症与区别于其他疾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是一个“基因病”,几乎所有癌细胞中都能找到明显的基因突变。得益于测序费用的降低,最近几年积累了大量的癌症基因组的数据。比如TheCancerGenomeAtlas Research Network, TCGA,目前针对常见的癌症都作了大规模的癌组织/正常组织的对比分析,数据包括基因组、转录组等各个组学,来看下乳腺癌的突变情况:


aaa7eee7de5753767c31de46a0f6ae58_b.png


引用自:Comprehensive molecular portraits of human breast tumours, doi:10.1038/nature11412

为何癌症基因组与正常组织差距如此之大?

现在主流的观点,癌症的发展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癌细胞不断的分裂过程中,基因组也在不断的变异,有更高的生存优势的细胞接积累的越多。

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在他们的一篇乳腺癌论文中,通过超高深度的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乳腺癌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基因突变的积累,乳腺才从完全正常的组织,一步步发展成高度复杂的,有多种癌细胞亚克隆群体的癌组织。在这一过程中,在最早的祖先癌细胞出现前,乳腺细胞就已经有了驱动癌症发生的突变,如PIK3CA,TP53,ERBB2, MYC, CCND1等。这些肿瘤驱动基因的突变(driver gene mutation),会大大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话说当年看到这个paper真是佩服的一塌糊涂,单个样本高深度测序就能把这么复杂的过程给推测出来了,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论文……)

570659dc10c397bf1285fa92766227de_b.jpg


所以驱动突变的出现,就相当于朝着癌症迈进了一小步。而很多驱动突变,都是在被称之为

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和原癌基因(oncogene)上的。比如在乳腺癌的风险基因中,最常被提及的BRCA1及BRCA2,都是肿瘤抑制基因。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参与DNA损伤修复,和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如果这两个基因发生影响其功能的变异,则肿瘤驱动基因的突变出现的时候难以被有效的修复,乳腺细胞癌化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甚至也会增加其他癌症的风险。

5948fb5a6eb31685969b3f56de0eb5d4_b.png


所以,基因和肿瘤有没有关系?答案很明显,有关系,而且还不小。

如题主所说,目前市场上已经开始出现很多基因检测来预测癌症风险的产品了,有类似安吉丽娜·朱莉那样的测完整的BRCA1/BRCA2的基因来推测乳腺癌风险的,也有检测一堆多态性(SNP)位点,来评估相对风险的。

这些检测,靠谱吗?

我个人的判断是,大部分的这类检测至少都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在癌症的研究方面,我们积累的数据量已经很多很多了,大部分的癌症都做过易感性的研究,结合这几年测序技术在癌症领域的应用,高频率的driver gene mutation也找的差不多了。所以参与这些检测,如果真的检测结果是高风险的话,受检测者确实需要多警惕,注意进行恰当的癌症风险管理。

比如像朱莉那样,BRCA1/BRCA2上发现纯合且显著改变基因功能的突变,可能终生的患病风险能到80%以上。这样的情况下,切除乳腺组织就是非常理性的选择。而且市面上已经出现了降低得乳腺癌的风险的药物,如他莫昔芬,雷洛昔芬等。就算不手术,不服药,单纯的增加体检频率,早起发现癌症的话也能极大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现在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为什么国内的群众大多不认可或者是觉得没有必要呢?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家对基因检测的不了解。不做基因这块领域的,对基因是什么基本没有比较清晰的概念,大家最能说得上来的可能是“克隆”、“转基因”之类的概念。不是听起来像魔法,就是在舆论中被妖魔化了。而真正做这块的,也大部分在科研医疗机构,对民众的宣传科普的工作做得并不好。

2. 第二点,是基因检测推断癌症风险并不能完美预报个体的患病风险。不像单基因病,突变ó得病几乎是完全对应的关系,基因、遗传并不是导致癌症的唯一因素。乳腺癌为例,大概只有10%的乳腺癌是可以确切证明是由遗传导致的。剩下的90%?基因检测发现不了这些风险。而且限于成本,目前B2C市场的大多数检测产品,都是对少部分基因、位点的检测,不可能覆盖全基因组的解读。

3. 第三点,是没有很好的风险管理的办法。虽然NCCN发布过《breast cancer risk reduction》、《genetic/Familial high-risk assessment:Breast cancer and pvarian》等指导性的风险评估和降低风险的指南,但是国内有条件,而且有意愿按照指南健康管理的机构并不常见。对于普罗大众,抽烟喝酒这些对健康有极大损害的事情也没办法完全戒掉,能有超前癌症的预防和风险管理的意识的人就更稀少了。

不过,国内的基因检测服务已经开始日益成熟起来。尤其现在google,BAT等大型互联网机构也开始涉足基因领域,很多保险公司也开始与基因检测机构有合作的产品推出。随着更多资金的投入,相信会有更多人能够了解基因检测,也会有更多人乐于去了解自己的遗传背景,毕竟癌症现在还是头号的杀手,能多了解一点有什么不好的呢?

再补充一句,个人十分看好互联网(恐怖的流量)+ 基因检测(精确的技术、解读) + 保险服务(风险管理)+ 线下医院服务这样的合作模式。智能手机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种多方联合的健康管理模式我觉得也有机会再次改变我们的生存模式。这中间需要探索的地方还有很多,然而可供想象的空间也极大。

以上。
2015-11-27 • IP属地深圳
按热门排序    按默认排序

3 个回复

费力科思 - WeGene勤杂工
个人看法

现在从基础研究的层面来看,我们对癌症的了解还太少。我也参加过一些肿瘤基因组的项目,项目的成果最后也都发表在了很不错的学术期刊上。但我觉得,在各个研究项目中发现的新突变和新的跟某种肿瘤有关的基因,都只是反映了我们对癌症的机理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方法。

不过,毕竟已经积累了不少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得到的统计结果和一些局部的认识。现在的肿瘤风险评估,乃至早筛和个性化治疗都是基于这些零碎的知识。固然已经能解决一些问题,极大的提高了生存期,但人类对癌症的全面征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谢谢楼主的帖子
zhengqiang - 勤奋学习
我个人对复杂疾病的基因检测持有的观点是,我们不了解基因如何去作用和影响复杂疾病,所以我们也无法提供通过常规的基因检测提供复杂疾病的诊断,这只是个概率问题,但是换句话说,概率不需要做基因检测也存在,比如有乳腺癌家族遗传史的用户就算不做基因检测,她的患病概率也远高于普通人。而单纯玩概率,保险确实是个非常好的题材,只是目前来说绝大部分国内同行都缺乏足够多的数据来支撑这个概率的准确性,保险和基因的组合也就是当个礼品,玩个噱头而已,真正能应用行业为时尚早,何况立法层面能不能支持这个事情还不好说。
WeGene当前的复杂疾病检测项目尽量努力的往科研,往参考数据整理方面去做,而不是给任何的意见。我想,帮助普通人把科研项目结果整理并翻译出来,通过数字罗列和显示,这也可以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事情,并不需要我们告诉用户有什么风险有什么概率。

让用户用高性价比获得基因数据,帮用户整理和翻译科学文献内容,这是我们现在的产品设计目的。
 
YY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