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hmet Mehmet - R1b-Z2106-CTS8966 综合讨论组

“金陵回回遍布天下”传说中的“二郎岗”(二龙岗)、高石坎、柳树湾、回回营、回回钦天监与南京的历史之缘,现代回族基因分布

南京,有8000年的人类文明历史,秦汉以来,南京史称金陵、白下、建邺、健康、集庆、上元、江宁等名,这些不同朝代的古地名现在已成为南京城内众多区域和街道的名字了,现代南京人身处其中,生活学习工作,对身边的街头巷尾、一花一木、秦淮河、紫金山感觉非常熟悉,但对其千年的沧桑历史却大都是朦胧而陌生的。

srchttp___img.zcool_.cn_community_01d8a95a30d812a80120ba38e1213c_.jpg@1280w_1l_2o_100sh_.jpg


自公元917年唐朝末年(南唐),南京分设上元县和江宁县,两县同属于南京管辖,并以秦淮河(今内秦淮河)为界,同城而治,河北为上元、河南为江宁。此后两县并存的历史维持了近千年,先后同属于江宁府(北宋)、建康府(南宋)、集庆路(元)、应天府(明)、江宁府(清)管辖。明清两代,上元县治设在今白下路101号,现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

b219ebc4b74543a96a4ac4d315178a82b901145f.jpg


南京应天府上元县二郎(龙)岗、高石坎、柳树湾、回回营、回回钦天监是全国很多回族朋友的家族传说的起源地。南京现代有几个类似的雨花台东岗、石门坎、养回红村等地名,下面我们一起探索下南京的历史与回回的关系。

一、明代紫禁城“明故宫”的宫城与衙门
南京故宫始建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前后历时二十六年。明故宫旧称紫禁城,皇城面积6.53平方千米,宫城面积1.16平方千米,是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南京故宫作为中国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是遵循礼制秩序的典范,其建筑形制为北京故宫所继承,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清官式建筑的母本。
明故宫布局依《周礼·考工记》中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为原则。皇城周长10.23千米,宫城周长3.45千米,洪武门至承天门两侧为中央官署区,承天门至午门两侧为太庙、社稷坛;前朝以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为核心,东有文华殿、文楼,西有武英殿、武楼;后廷以乾清宫、坤宁宫为核心,东有春和宫,西有柔仪殿、奉先殿、大善殿、九五飞龙殿、西宫,两侧为东西六宫。
明故宫城墙西侧的西安门的护城桥史称“玄津桥”,1929年后改建为“逸仙桥”,没错,这是为了迎葬孙中山先生安葬在南京东郊的紫金山而命名。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命礼部撰成的《洪武京城图志》,历经620多年,图中大部分古地名仍在现代南京城中可见
8337cdbf6c81800a2201a16db03533fa838b475f.jpg

洪武京城图志.jpg

 
现代的明故宫航拍图,宫城东北角就是南京的龙脉-紫金山
1000.jpg

明故宫的断瓦残垣
1000_(1).jpg

1910年的午朝门
1910午朝门.png

站在午朝门上俯视御道街,这是明代大臣每天进宫朝拜皇帝的必经之路
3a96-ifvwftk1136081.jpg

民国的西华门
001VZQ3zgy6GyABKgPd87.jpg

现代的西安门
srchttp___img.pconline_.com_.cn_images_upload_upc_tx_photoblog_1508_29_c5_11886206_1440815005833_.jpg

现代的东华门
东华门.jpg


明故宫皇城的西侧集中了内府诸库内宫诸监东厂、西厂,这些是明朝设在皇宫之内的机关,主要是二十四衙门,这二十四衙门包括十二监四司八局,在皇城西安门以东南的位置。十二监每监设掌印太监一员(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员,左右监丞各一员(从四品),典簿一员(正五品),这些朝廷衙门类似于现代政府的中央部委机关,管理国家的工农军工商外交等。影视剧里耳熟能详的东厂、西厂、内务府、锦衣卫、御林军等侍卫亲军都驻扎在这里。
 
内务府官员令牌
0018KA7Nzy7ER5HpamU3c.jpg

明故宫北门:北安门通道
0018KA7Nzy7ER6a6iED0f.jpg

0018KA7Nzy7ER693Wc8d0.jpg

明故宫南门:端门通道
0018KA7Nzy7ER6wkZB1cb.jpg

明故宫西南角:守备库、西厂、东厂、内宫诸监考古遗址(现“金城集团”所在地)
0018KA7Nzy7ER6bwtyD07.jpg

0018KA7Nzy7ER7EECyd81.jpg

Img420697193.jpg

 
明故宫的亲军从职责上可分为护驾侍卫亲军守卫侍卫亲军;从区域上可分为宫禁侍卫亲军和皇城侍卫亲军。护驾侍卫亲军是护从皇帝左右、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地位最崇高的禁卫军。护驾侍卫亲军通常是挑选健壮、英武、勇悍的卫士充当,职责上主要是两大项:一是保护皇帝,确保皇帝及皇帝一行的绝对安全;二是奉旨执行秘密使命。守卫侍卫亲军是以守备宫城、皇城为主要职责;防盗、防火、防止贼寇入侵。宫禁侍卫亲军是守卫紫禁城的禁卫军,包括巡查,守御宫门、城门,杂役等职守,负责宫禁的绝对安宁。皇城侍卫亲军则是守备皇城,负责皇城门禁,巡查皇城中的一切隐患,确保皇城安全和万无一失。
srchttp___inews.gtimg_.com_newsapp_match_0_6191692234_0_.jpg

护驾侍卫亲军
  锦衣卫
srchttp___ztd00.photos_.bdimg_.com_ztd_w700q50_sign7e2e2dfd2e7f9e2f70351f082f0b9819_fcfaaf51f3deb48f53f13ec5f91f3a292df57815_.jpg

srchttp___ztd00.photos_.bdimg_.com_ztd_w700q50_sign036ae0c627738bd4c421b03191b0f6eb_e61190ef76c6a7ef17c5373df4faaf51f2de66ce_.jpg

下载.jpg

  旗手卫校尉
32fa828ba61ea8d3d8f9c0f0c67b8b48271f58e6.jpeg

 
守卫侍卫亲军
永乐迁都前南京紫禁城防区划分如下:
  紫禁城南部:从午门到承天门左右两边,及左右长安门,至皇城东西面,属于旗手卫、济阳卫、济州卫、府军卫、虎贲右卫、金吾前卫、燕山前卫、羽林前卫。
  紫禁城东部:东华门左右两边到东安门左右两边,属于金吾左卫、羽林左卫、府军左卫、燕山左卫。
  紫禁城西部:西华门左右两边到西安门左右两边,属于金吾右卫、羽林右卫、府军右卫、燕山右卫。
  紫禁城北部:玄武门左右两边到北安门左右两边,属于金吾卫、府军后卫、通州卫 、大兴卫。
  土木堡之变后,实际继续负担守卫侍卫亲军职责的,仅有御马监所属四卫营。

aa.jpg


二、明代征服蒙元后,数万蒙元将领和军士驻扎南京雨花台-回回营

明代大将冯胜招降的蒙古丞相 纳哈出
d1a20cf431adcbef77d42212a5af2edda2cc9fc5.jpg

纳哈出,蒙古札剌亦儿氏,为成吉思汗四杰之一木华黎裔孙,元朝灭亡后,割据驻守在开元金山(今吉林省双辽市东北、农安县一带)。元末明初的1387年,朱元璋派遣大将冯胜为征虏大将军,傅友德为左副将军,蓝玉为右副将军,率军20万,向盘踞在东北的纳哈出发起进攻,通过军事压迫和劝降,最终纳哈出投降明军,降卒四万余,被送往明朝都城南京,后被朱元璋封为海西侯。

下载_(2).jpg

此次明军招降纳哈出所部官属将三千三百余人,马二百九十余匹,金、银、铜印一百颗,金银虎符及牌面一百二十五事,王九,国公、郡王四,太尉、国公五,行省丞相,司徒、平章十三,右丞、左丞三十一,参政、知院三十二,各院使、同知、副枢八十一,佥院院判二百八十,院副使五,宣慰使、副使、佥事一百八十九,万户、千户、路府州总管、同知等官九百二十七,尚书参议二,承旨学士十,文学司马七,大卿、司卿、少卿十八,卫帅府佥事三,郎中、员外十五,王府官五,蒙古宗人卫副使一,客省大使二十六,廉访司使、副、盐运司使、副六,卫帅府使一,治书、安抚、司农各一,太、少监理问、断事、部郎中、主事、兵马指挥、府卫镇抚、崇福司使、副、经历、都事、太医院官及州、县等官二百二十二,将一千四百余人,送至京师,其中蒙元的高级将领包括:营王失剌八秃、云安王蛮吉儿的、郡王桑哥失里、和尚国公、全国公观童、宗王先童、司徒完者不花、撒里挞温、院使佛家奴、知院阿勒帖木儿、同知曩加思、平章晃失台、院判察罕帖木儿、参政彻里帖木儿等,下属的鞑靼酋长军士共44179人。所部官属分隶云南、两广、福建各都司以处之。

第二年,纳哈出随明军傅友德征讨云南途中病逝,后葬于南京城南郊区,由儿子察罕继承爵位,改封为沈阳侯。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敕建净觉寺,安置招降的蒙元色目军
srchttp___www.chinaislam_.net_.cn_uploads_userup_1803_12112K05021_.jpg

srchttp___www.8msl_.com_file_upload_201502_20_19-30-49-56-8005_.jpg

据1492年的《敕建净觉寺礼拜寺二座于江南应天府之城南碑记》,“……及睹各姓敕命,乃知洪武二十一年有亦卜剌金、可马鲁丁等,原系西域鲁密国人。为征金山、开元地面,遂从金山境内随宋国公归附中华。钦蒙高帝喜其宾服,赏及棉丝银钞等物,著落礼部给与脚力,前往永平府搬取家小赴京居住。因而敕建二寺安扎。将可马鲁丁等五户,分在望月楼净觉寺住;将亦卜剌金等八户,分在城南礼拜寺居住”。由此可知,在冯胜征服纳哈出,并带回四万余降卒中,也有来自于西域的色目人,这些蒙元的色目军分别驻扎在城南清真寺附近,对应了上文提到的雨花台二郎岗的回回营清真寺。
 
据《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亦剌思,西域回回,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内附,命为南京锦衣卫头目。子马哈麻,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袭职,历功累晋至都督佥事,御赐姓马名政。孙马鉴,四世孙马义、马,五世孙马腾宗,六世孙马一龙,七世孙马逢伯、马逢化皆世袭指挥使职,蔚为南京望族。者鲁剌丁,西域回回,内附年代不详,据考应为洪武中。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奉敕率队使西域哈喇火州等处,不辱王命,厚赏之,遂籍南京。哈只乌赤,西域回回,正统中入附江宁。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十一月“近例军民能自备粮米输军饷济民饥者,俱给冠带。江宁县寄居回回哈只乌赤出米六百石助官赈济,不欲冠带,止欲附籍江宁,就欲佛寺焚香诵经以图补报。
 
南京雨花台上有3个山岗,其中东岗因东晋豫章内史梅颐居此又名梅岗、梅子冈,现称二泉后山,当今东岗上的第二泉社,原是梁代高座寺旧址,因有甘露泉井,古亦称甘露寺。宋代改为永宁寺,明代则分为高座、永宁二寺并峙。因清泉一泓在原永宁寺内,又曾称永宁泉,泉有二孔,水出地面1米,纤湮缕浸,清洌甘美,色味俱绝,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到四川任职时途经建康,登雨花台游览,用泉水沏茶,备加赞赏,称之为二泉,位列金陵名泉之首。明代赵谦为二泉题匾,“江南”二字、及之后的“第”字为后人所加,如今镌刻在大理石上的“江南第二泉”是当代著名书法家萧娴题写。中岗也称凤台岗(此地有明代外郭城门凤台门)。西岗延伸至安德门(亦是明代外郭城门)外,现称菊花台。雨花台在汉末时称为“长陵”,又名“成子岗”或“石子岗”。 参照1936年民国时期南京地图,中华门外第二泉(永宁寺)、方孝孺墓均相邻在雨花台东岗。附近亦有马家山等地名。从实地地貌观察,此地确为坡地山岗,契合二郎(龙)岗之称谓。
  
据明弘治15年(1503年)的太监柳智的墓志铭记载,柳智终生“读书尚义,薄于奢华,厚于宗祖,远于荤酒,近于贤能”,死后葬在金陵南郊二郎岗永宁禅寺之西。这里提到的二郎岗位于南京南郊雨花台的永宁寺以西。据《金陵梵刹志》记述,永兴寺:都门外,南城地,北去报恩寺三里,聚宝门二里,位置在“下梅冈西南”,东至官街,南至范家山,西至宝光寺,“北至礼拜寺”。从位置来看,这座礼拜寺应是后来一般所说的“回回营清真寺”(敕建城南礼拜寺),而“回回营清真寺”是依“羽林前卫”而建的清真寺,所以可以推断回回营就是指的“羽林前卫”。

据《金陵玄观志》记载:“羽林二郎岗”这个地名,似应与明代“羽林”卫有关,《明史志。第六十六兵二卫所班军》记载:“太祖下集庆路为吴王,罢诸翼统军元帅,置武德、龙骧、豹韬、飞熊、威武、广武、兴武、英武、鹰扬、骁骑、神武、雄武、凤翔、天策、振武、宣武、羽林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有“羽林卫”,属亲军指挥使司,羽林卫置卫时间当在明太祖建极之前,还在元朝年号时。查《明史》:羽林前卫:明初置燕山中护卫(属燕王府),属北平都司,洪武三十五年(1402)更名羽林前卫,为亲军。据《金陵古今记》记载,明初南京各卫驻扎位置:羽林前卫,在应天府治南。
 
从以上古代文献可知,南京南郊的雨花台的二郎岗、回回营,明朝时是降明的蒙元色目军的驻扎地。
 
三、回回营、回回钦天监,位于南京雨花台
 
明代回回营、回回钦天监 百度地图
微信截图_20210926194337.png
 
雨花台位于南京的南大门-中华门外的一座小山,1937年日军侵华时期的南京保卫战,国军孙元良88师在雨花台和日军第六师团死战,最终5000国军战士几乎牺牲殆尽,雨花台现为烈士陵园。明代时,因宦官信佛,在南京的南郊雨花台、牛首山、将军山有众多的宦官墓,如著名的郑和墓就在牛首山,山上有众多寺院环绕,香火不断,埋藏佛祖舍利的大报恩寺就在雨花台北侧。

下载.jpg

B5ebfa174bd73d9e0e.jpeg

B5eb7c87027e3f9cb5.jpeg

c2fb19d80b0d8dd15dff7d4a88105120.jpg

 
《洪武京城图志》之“聚宝山”条云:“聚宝山,在聚宝门外,上多细玛瑙石,因名聚宝山。今置回回钦天监于此”,“钦天监:在太常司西,其测候台在鸡鸣山(今北极阁)。回回钦天监:在聚宝门(今中华门)外,其测候台,在聚宝山(今雨花台)”,由回回天文学家主持。
 
明代的雨花台是回回钦天监的天文观测台所在地,现有多个明代天文仪器遗址
4d921b67f4e64ebbbbeb69b771d55cd6.png

7a6183d85c61414c8e94ba52ee8d4fc6.png

 
中世纪时期,阿拉伯和伊朗的天文学蓬勃发展,数学家、天文学家写作了很多著名的天文书籍,13世纪蒙古征服西亚后,西亚天文学和人才也被蒙元大汗们引入蒙古高原,14世纪明朝征服蒙古后,也引入学习了蒙元的天文学,在南京的聚宝山(雨花台)、鸡鸣山(北极阁),以及后来的北京大都建立了许多天文观星台,并吸收蒙元的回回人进行翻译研究。

 کوشیار 阔识牙耳 Abul-Hasan Kūshyār ibn Labbān ibn Bashahri Daylami(971-1029),伊朗北部吉兰人,客居巴格达,平生撰述数学、天文学著作多种, 有《占星术及〈天文学〉原则导引》一书, 有学者认为即为《明译天文书》底本。译书《说杂星性情》一节中说“杂星大小有六等”, 是西方“星等”概念首次在中国出现。此节还出现了20个古怪的西方或阿拉伯星座名称为“某某象”,30颗恒星的星等及黄经坐标。恒星以某某象上(一颗为象外)及数字序号称呼,象上就是恒星位于星座图像上,象外就是恒星在星座图像之外。
003evJIIly1grjuo5h25aj60oi0nwtyc02.jpg

003evJIIly1grjuo41c4hj60cd0i3wg102.jpg

003evJIIly1grjuoan2vcj60sg16lhdu02.jpg

b0993710ly1grjuo42zgij20et0mhwhl.jpg

b0993710ly1grjuo80bcxj20sg14ob2a.jpg

b0993710ly1grjuo96u4dj20u0184e82.jpg

b0993710ly1grjuo642ldj20oi0nw1kx.jpg

b0993710ly1grjuo808fej20sg13mb2a.jpg

b0993710ly1grjuo811vxj20oi0nw1h7.jpg

b0993710ly1grjuoamn9rj20sg154b2a.jpg

b0993710ly1grjuoasqroj20sg1437wi.jpg

回回钦天监 第一任台长 扎马鲁丁 Jamal al-Din جمال الدين
 
v2-309b29b3362a6adfe306d25cefb48565_r.jpg


《明译天文书》也称《天文宝书》,是朱元璋组织翻译的一本伊斯兰星占书。洪武十五年( 1382),由扎马鲁丁的儿子 回回大师 马沙亦黑、马哈麻,以及海达尔、阿达兀丁等与翰林学士李翀、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合作翻译。
b0993710ly1grjuobxanbj20u01botrg.jpg

b0993710ly1grjuoby0htj20u01e9nfw.jpg


根据社科院宗教所考证,明朝时期有六支入籍南京钦天监的回回人:
第一支为黑的儿、郑阿里等。《明史》卷三十一“历志”载:“洪武元年改院(即太史院)为司天监,又置回回司天监。诏征元太史院使张佑、回回司天太监黑的儿等共十四人。寻召回回司天台官郑阿里等十一人至京议历法。”这之中黑的儿(也译作海达儿或海答儿)和郑阿里,显系回回即穆斯林。

第二支为马德鲁丁及其三子。《伊斯兰与中国文化》一书第185页所录“大测堂马”中堂挂轴云: “始祖德鲁丁公,赐姓马,名钦,字彦明。公为西域鲁密国人,真教,精通天文数学。于明洪武二十年(二年之误)携三子赉贡来华,随宋国公内附。”“二世祖 沙亦黑,字仲德”。二世祖“哈麻,字仲良”。二世祖 “哈沙,字仲义”。其中马哈麻“永乐四年奉诏留驻南京,阐扬教理。现江南一族,即其后裔”。

第三支为伍儒及其家族。清《同治上江两县志》卷二十四(上)“耆旧”云:“伍儒,字德全,乐善好施洪武中赐籍金陵,精历学,诏授刻漏科博士,掌钦天监事,给官房一所于古天津街,后舍为寺。”.....《南京回族伊斯兰教史稿》在“明初征召来南京的回回学者”表中,则称伍儒“撒马尔罕”原裔,“洪武二年奉诏入华、居金陵,任职回回钦天监”。

第四支乃王岱舆之祖。《正教真诠·自叙》谓“予祖属籍天房,缘入贡高皇帝,订天文之精微,改历法之谬误。……遂授职钦天,赐居此地,准免徭役与国始终”。

第五支乃回回珀珀。《明太祖实录》卷一五三谓洪武十六年三月“己巳,召回回珀珀至京,赐以衣巾靴。珀珀明天文之学,寓居宁波府鄞县,有以其名闻者,故召之”。

第六支乃阿答兀丁、阿都剌、温尔里等。阿答兀丁,吴伯宗《回回天文书序》中提到;阿都剌,《回族人物志》(明代)卷二十七提到;温尔里、迭里月实、贝琳,《南京回族伊斯兰教史稿》中的“明初征召来南京的回回学者”表中有列,并在其官职、著作及事迹简况栏中作了与天文历算有关的记述。

四、高石坎、柳树湾——云南回族的南京传说
 
高石坎、柳树湾位于现代南京明故宫的东南侧、御道街的东侧,现代此地是解放军理工大学、南航附中、大量的居民住宅。明代时此地有护城河形成河湾,种植了大量柳树,因此又叫柳树湾,这里驻扎了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翰林院、詹事府、太医院等重要的衙门机关,相当于现代中央政府的各大部委,驻扎在此地的守卫部队是旗手卫、济阳卫、济州卫、府军卫、虎贲右卫、金吾前卫、燕山前卫、羽林前卫等护城侍卫亲军。1645年清军大将多尔衮攻克南京后,明朝灭亡,清八旗军的蓝旗军也驻扎在柳树湾一带。南京现代此地还有蓝旗街、石门坎、标营等类似的地名。
明代 柳树湾 百度地图
高石坎.png


明故宫遗址内有一块明万历四十年(1612)立的石碑,碑文中有柳树湾地名的记载“东城兵马司门首下北标营、柳树湾、关王庙、太医院……”等字样
柳树湾.jpeg


回回频繁移出南京的具体情况,可依《伊斯兰与中国文化》《南京回族伊斯兰教史稿》《伊斯兰教与北京清真寺文化》《云南回族史》《云南伊斯兰教》《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沧州回族》《吉林回族》《临夏市民族宗教专辑》《玉溪地区民族志》《云南民族村寨调查·回族·通海纳古镇》等书及部分家谱、碑文简要罗列如下:
 
1.“大测堂马”中堂挂轴称马德鲁丁长子马沙亦黑因“成祖北迁,永乐四年(1406年)钦取进京,赐砖塔胡同”。
2. 王鏊碑记称安扎在净觉、礼拜二寺的亦卜剌金、可马鲁丁等13户中,有4户在永乐三年(1405年)二月被“钦取”至北京。
3. 按孟村《张氏家谱》,张氏燕王扫北时从南京迁来。
4. 按黄骅《王氏家谱》,王氏原籍江宁府上元县,明永乐二年(1404年)迁籍隶沧州城东北羊三木庄。
5. 沧州《李氏家谱》载:我李氏西秦人,初祖讳天宝携四子至金陵。明永乐间四子讳仁美侨居沧州而赘于曹门,即吾辈之始祖焉。
6. 沧州《尹氏家谱》载:系出南京,永乐二年 (1404年)由二郎岗北迁青邑(今青县)。
7. 献县东辛庄《马氏谱》载:始祖马刚,燕王扫北,随军率三子由南京水西门外二郎岗至河间府。
8. 青县蒿坡《马氏谱》载:一世祖马依泽。经十余世,迁居金陵,明永乐二年(1404年),高祖仲良公来直。
9. 沧州西赵河《刘氏家谱》载:始祖原籍南京应天府上元县二龙岗,明永乐二年(1404年)其子迁往北方。
10. 沧县七里淀曹庄子《曹氏家谱》载:始祖曹义美,原籍江南江宁府上元县二郎岗,官居三品指挥使,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随龙保驾至北京。
11. 孟村《丁氏家谱》载:燕王扫北,士贤、德兴兄弟二祖,由江宁府上元县二郎岗随龙北征。
12. 泊头《杨氏家谱》载:始祖杨成,南京应天府江宁县人,明永乐时迁河间府城东郎官屯五官辖,后迁泊头八里庄。
13. 山东济阳孙耿丁杨家清真寺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修礼拜寺碑记》载:相传前明永乐年间,吾教自金陵从龙至此,盖寺兴庄并建业。
14. 济宁《唐氏家谱》载:其先人系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由南京注籍。
15. 济宁《常氏族谱》载:始祖西域人,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进贡来华,初迁济阳,明成化间寓居临清,弘治八年(1495年)移居济宁。
16. 山东临清后庄《马家族谱》载:至圣二十二代孙玛力昆低尼(马鲁坤丁),奉中皇之诏始来中土,首创净觉、礼拜二寺于金陵。马公之孙良公运粮至临清赈济,因卜居。
17. 沈阳《冯氏家谱》载:冯胜之子冯直任柏川知县,在永乐取金陵时不肯献城投降。后其后人辗转出关,成东北回族一大户。
18. 辽宁《戴氏家谱》载:始祖戴诚,原籍山西。后迁居南京二郎岗。永乐间奉旨随龙北迁入直,屯驻永安。
19. 山东宁津长官镇《六箴堂张氏谱系》载:始祖家金陵水西门外拴马庄,永乐改元后十数载从移民诏,迁北直隶宁津县长官镇。
20. 湖南常德、邵阳《马氏族谱》载:金陵马氏始祖自南京迁湘。
21. 广西《白氏族谱》载:始祖伯笃鲁丁系江南应天府上元县人,原答失蛮人也。其次孙永龄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游宦徙靖江府(桂林),易伯姓为白。
22. 《云南伊斯兰教》一书云:建水回回望族马姓,“其先系出金陵,明初领军入滇,官临安卫指挥千户,遂家焉”。
23. 《腾冲马氏家谱》载:“先祖江南金陵人氏。”洪武时“奉上调随大营至腾居守”,因而落籍于此。
24. 《腾冲明·朱姓族谱》载:先祖都指挥讳明恭,原籍南京应天府七溪县人,洪武时奉调南征,攻平缅甸后落户于此。
25. 《云南回族史》一书云:腾冲五棵树马登高家说,其先祖明正统时随兵部尚书王骥自南京调发征麓川后世居于腾冲。
26. 大理著名伊斯兰教教长马尉文著文《大理白族地区回族村---上新庄及马尉文家的由来》说:他先祖乃南京应天府人,洪武时奉命来滇,承平后落籍于此。
27. 澄江朱官营马姓家谱称:祖籍南京应天府,明洪武时当兵随沐国公进入云南,先后在陆良、宜良做官,明后期落籍于澄江。
28. 《续河西县志》载:马姓始祖钧,回族,原籍南京,明初随军入滇,住东渠大、小回村。
29. 通海纳古镇回族调查称:古城马姓始祖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高石坎随军迁来古城。
30. 云南保山沙澄保存谱文称:沙姓原籍南京柳树湾(今小营一带),洪武年间先人随军来滇。
31. 云南峨山文明村马姓祖辈传说:原籍应天府高石坎,明初随沐英来滇,先屯军小街镇,后落籍文明村。
32. 云南新平新化新村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立《马氏山祖碑》载:先世南京应天府马家庄籍,始祖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随黔宁王沐英平滇,遂留驻防滇地。
33. 《临夏市民族宗教专辑》云:河州回族中流传有“南京大柳树巷”迁来和“老辈子得罪了马娘娘被充发”之说。
 
此外沧州流传的8户(张、王、李、刘、尹、戴、马、回)回族世家皆永乐时奉旨迁此,山东济阳流传的济阳附近30里一营皆有随燕王扫北而来的回回,北京流传的“永乐北建,大半随行”,湖南常德流传的“金陵十姓”,黔西威宁及附近地区流传的所谓“南京族”等,均说明北京、沧州、济阳、济宁一线,威宁、昆明、腾冲、保山一线,以及湖南常德、邵阳,广西桂林,甘肃临夏,皆有明初南京穆斯林的较大数量移入。至于南京与长安,南京与云南之间的频繁来往通道,赛哈智、郑和时就已是畅通的了。由于大进大出,南京穆斯林人口数有何变化,我们只能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顾起元《客座赘语》记南京官籍版图“回回达人户”口“九千二百三十”,“祝国初十不逮一”的说法作一粗略估计。

综上所述,南京的回回营、城南礼拜寺、回回钦天监和聚宝山(雨花台)钦天监测候台的存在,证明了明朝初年金陵城南聚宝门(中华门)外雨花台东岗(二郎岗)地区确为回回人的聚居的地方。根据各地回回历代传承、家谱记载,南京是明初回回人“大进大出”的聚散地,也是”金陵回回遍布天下“的传说由来。
 
基因助手 GeneU.xyz
微基因测试的回族用户,体现出明显的Y-DNA特征,其中的 R1a,R1b,J1,J2,E,G,H,L,T 这些Y基因的祖先大多是历史各个时期来华的中亚和西亚族群的后裔。
微信截图_20220417151759.png

R1a.png

R1b.png

E.png

G.png

H.png

J1.png

J2.png

L.png

T.png
2021-09-20 • IP属地南京
按热门排序    按默认排序

2 个回复

厉害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