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质杂谈
●在青春期性成熟后,女性在每个月排卵前都会有卵母细胞经历第一次减数分裂,把一半的遗传物质丢掉后形成卵子。当卵子遇上精子,卵子会经历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受精卵,往后经历无数次卵裂形成一个新个体。
●受精卵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这个说法不对。染色体是各一半,而细胞质大多来自母方,而细胞质中也有遗传物质。
●在分离染色体的过程中,细胞需要临时组装染色体分离机器纺锤体。纺锤体由细胞骨架组成,一般来说需要在中心体的帮助下组装细胞骨架。可是,中心体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发育过程中退化,不过它依然可以通过形成无中心体纺锤体来分离染色体。
●哺乳动物的卵母细胞里没有中心体,但它们依然会表达很多中心体蛋白。
●细胞质(cytoplasm)是细胞质膜包围的除核区外的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动物细胞的细胞器主要包括: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和中心体。
(在动物细胞中,中心体是纺锤体的一部分。)
●没有核糖体就没有蛋白的翻译
●乳化是指一种液体以微小的液滴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里的现象,例如把油和水放在一起剧烈震摇,你就会得到浑浊的分散体系(乳浊液),这样的体系并不是均一的,而是仍然由水和油两相构成,即是一种常见的相分离现象。人们普遍认为细胞质基质只是一种水相体系,可以形象地将其比作一锅溶解了各种诸如无机盐、氨基酸等小分子以及诸如蛋白质、RNA 等大分子的「浓汤」,那么细胞质基质会发生乳化吗?
● 1898 年发现了细胞中还存在着诸如核仁这样的无膜区室,这是一片包含了多种物质的浓缩区域,承担着特定功能。这一发现自然引起了生物学家的思索:没有磷脂膜的约束,细胞又是如何把多种蛋白质、核酸、小分子等成分聚集到一起呢?答案或许就是本文的主角 —— 液液相分离。
●研究发现,细胞中各种蛋白质和核酸成分发生 LLPS 的分子基础是形成「多价且低亲和力」的相互作用 [4],例如疏水作用、静电相互作用等,当这些成分的含量超过某一「临界浓度」时(过饱和),分子就会自发的凝聚而形成新的液相,即发生了液液相分离。
●●信使RNA (mRNA)在细胞质中被翻译成蛋白质。但细胞质不是一种统一的“soup”,而是分成多个不同的区室或区域。MSK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每个区域在很大程度上负责翻译功能相似的mRNA。翻译的位置决定了mRNA产生的蛋白质的数量。mRNA向特定区域的移动是由它们的大小和形状以及RNA结合蛋白伙伴所引导的。这些发现有助于开发新的方法,在 mRNA 疗法中增加或改变蛋白质的产生。
●房地产行业有句老话,‘位置、位置、位置’。事实证明,它也适用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如果它在这里翻译,你得到的蛋白质是在那里翻译的两倍。
●研究人员观察了位于内质网(一种参与蛋白质合成和其他细胞功能的细胞器)表面的mRNA。众所周知,与细胞膜相关的蛋白质和那些由细胞分泌供其他地方使用的蛋白质在那里被翻译。研究表明,近15%编码非膜蛋白的mRNA也在内质网被翻译,它们编码大型高表达的蛋白。同时,在细胞质溶胶(细胞质的液体部分)中被翻译的mRNA往往是非常小的蛋白质。而位于TIS颗粒上的mRNA往往是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转录的蛋白质)。TIS颗粒是Mayr实验室在2018年发现的一种无膜细胞成分。它们形成相互连接的蛋白质和mRNA网络,并与内质网紧密结合,形成mRNA和蛋白质可以收集和相互作用的独特空间。
●受精卵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这个说法不对。染色体是各一半,而细胞质大多来自母方,而细胞质中也有遗传物质。
●在分离染色体的过程中,细胞需要临时组装染色体分离机器纺锤体。纺锤体由细胞骨架组成,一般来说需要在中心体的帮助下组装细胞骨架。可是,中心体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发育过程中退化,不过它依然可以通过形成无中心体纺锤体来分离染色体。
●哺乳动物的卵母细胞里没有中心体,但它们依然会表达很多中心体蛋白。
●细胞质(cytoplasm)是细胞质膜包围的除核区外的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动物细胞的细胞器主要包括: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和中心体。
(在动物细胞中,中心体是纺锤体的一部分。)
●没有核糖体就没有蛋白的翻译
●乳化是指一种液体以微小的液滴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里的现象,例如把油和水放在一起剧烈震摇,你就会得到浑浊的分散体系(乳浊液),这样的体系并不是均一的,而是仍然由水和油两相构成,即是一种常见的相分离现象。人们普遍认为细胞质基质只是一种水相体系,可以形象地将其比作一锅溶解了各种诸如无机盐、氨基酸等小分子以及诸如蛋白质、RNA 等大分子的「浓汤」,那么细胞质基质会发生乳化吗?
● 1898 年发现了细胞中还存在着诸如核仁这样的无膜区室,这是一片包含了多种物质的浓缩区域,承担着特定功能。这一发现自然引起了生物学家的思索:没有磷脂膜的约束,细胞又是如何把多种蛋白质、核酸、小分子等成分聚集到一起呢?答案或许就是本文的主角 —— 液液相分离。
●研究发现,细胞中各种蛋白质和核酸成分发生 LLPS 的分子基础是形成「多价且低亲和力」的相互作用 [4],例如疏水作用、静电相互作用等,当这些成分的含量超过某一「临界浓度」时(过饱和),分子就会自发的凝聚而形成新的液相,即发生了液液相分离。
●●信使RNA (mRNA)在细胞质中被翻译成蛋白质。但细胞质不是一种统一的“soup”,而是分成多个不同的区室或区域。MSK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每个区域在很大程度上负责翻译功能相似的mRNA。翻译的位置决定了mRNA产生的蛋白质的数量。mRNA向特定区域的移动是由它们的大小和形状以及RNA结合蛋白伙伴所引导的。这些发现有助于开发新的方法,在 mRNA 疗法中增加或改变蛋白质的产生。
●房地产行业有句老话,‘位置、位置、位置’。事实证明,它也适用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如果它在这里翻译,你得到的蛋白质是在那里翻译的两倍。
●研究人员观察了位于内质网(一种参与蛋白质合成和其他细胞功能的细胞器)表面的mRNA。众所周知,与细胞膜相关的蛋白质和那些由细胞分泌供其他地方使用的蛋白质在那里被翻译。研究表明,近15%编码非膜蛋白的mRNA也在内质网被翻译,它们编码大型高表达的蛋白。同时,在细胞质溶胶(细胞质的液体部分)中被翻译的mRNA往往是非常小的蛋白质。而位于TIS颗粒上的mRNA往往是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转录的蛋白质)。TIS颗粒是Mayr实验室在2018年发现的一种无膜细胞成分。它们形成相互连接的蛋白质和mRNA网络,并与内质网紧密结合,形成mRNA和蛋白质可以收集和相互作用的独特空间。
0 个回复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