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PRKG1基因 父系单倍群O

父系O2a2b1a1a2a,溯族谱可能为杨家将杨延昭之后,想请教杨姓的父系基因问题

祖籍湖南邵东,明初由江西填湖广,始祖南京人为北宋杨家将杨延昭之后,想看看有没有一样的?杨姓的父系基因怎么样的?
2018-03-28 • IP属地深圳
按热门排序    按默认排序

17 个回复

几十代一直有儿子传后的概率极小,又不是贵族,同宗过继也不可能一直有,很多都是入赘和抱养的。
O-M175,约24,700年前扩张(2.3-2.65万年前)
·O2-M122
··O2a-M324,约18,900年前扩张(1.73-2.03万年前)
···O2a2-P201,约18,100年前扩张(1.66-1.96万年前)
····O2a2b-P164,约15,500年前扩张(1.39-1.71万年前)
·····O2a2b1-M134,约13,300年前扩张(1.18-1.49万年前)
······O2a2b1a-F450
·······O2a2b1a1-M117,约5,400年前扩张(4.1-6.7千年前)=> 约公元前3400年
········O2a2b1a1a-M133
kumotan - 父N1b2a-F1525+、母C7a2
自称杨家将后裔(当然早期他们自己的谱系里并没有从杨家将家族抱养一说)的播州杨氏是C2南支下的F948
父系O2a2b1a1a,福建人
有没有测试过杨家将的基因?但我看网络上记载播州杨氏有一支去了江苏,似乎是我家谱上的一个人,如果播州杨氏是C,那恐怕不是汉人吧?这只有两种可能,如果家谱正确,那播州杨不是C,如果不正确,那又是另一种可能
杨姓中o2a的占48%,几乎占一半了,那是主流父系基因了
1000多年了,就算家谱是真的,Y也几乎不可能传下来。
以前在群里遇到一个有族谱的杨家将后代,湖南人,他那个族谱还挺老,还群里发过照片。他也是O3,但具体什么我不记得了。。前几年的事了
O2a就是老O3?
家谱是杨家的后代就代表是,这个跟Y没有多大关系
赶紧做几个家谱
讨论群
Y haplogroup:单倍群O-M175的分布具有非常强的地区特异性。该单倍群在东亚、东南亚岛屿和大洋洲的玻利尼西亚具有比较高的频率,在中亚和大洋州的其它地区以非常低的频率存在,在非洲、西部欧亚、南亚和美洲则几乎完全观察不到。
单倍群O2是东亚地区单倍群O下频率最高的分枝,在整个东亚地区有近40%的男性属于该单倍群。主要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在中国和东南亚的汉藏、苗瑶语系中具有较高的频率。在印度次大陆及南岛语系中也有分布,但分布频率略低。
单倍群O2a2b1 在整个东亚地区都有广泛的分布,且频率较高,在东亚所有六个语系的群体中频率都大于10%,尤其在汉藏语系群体中,频率超过24%。
O2a2b1a1是汉藏语系标志性单倍群,比例约占汉族15%左右,占藏族的30%左右,而在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印度东北部一些人群中占父系的绝大多数。在其它受汉族影响的族群中也有分布。在汉族中,从北到南各地都有较高比例的分布,东南沿海及北方的比例比中部略高。
末次冰期之后,尤其是进入新石器时代有了农业之后,人群开始了大量增长,表现在Y染色体上就是出现了大量的下游分支节点。最惊人是在O-M324下发现了三个星状扩张,既是在M117下游、M134xM117复合单倍群的下游以及002611下游,我们将其依次命名为Oα、Oβ和Oγ,这些父系支系在很短的时间内(500年内)成功扩张。这三个支系在现在的大部分东亚族群里的频率都很高,总共占到了现今全部汉族的40%,其中Oα占到16%、Oβ占11%、Oγ能占到14%,也就是说现在大约有3亿男性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三个男人的父系后裔。这三个支系的扩张时间分别是5400、6500和6800年前,而中国北方全面转入农业阶段的时间也正好是6800年前,也与黄河中游的6900-4900年前的仰韶文化、黄河上游6000-4900年的马家窑文化以及黄河下游7400-6200年前的北辛-6200-46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等的时间相契合。由此,我们认为这三个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快速扩张的支系奠定了东亚的父系遗传基础。



其中Oα占到16%、Oβ占11%、Oγ能占到14%,请问我这个父系是这三个中的哪一个?
f310占中国男性人口的0.8%
D6B2B413-BFCE-4D4C-A78F-3A5B750631EF.jpeg
杨氏测试结果
上面回复中,某人不懂就不要胡说。一看到c就少民?,真搞笑了。你连c南、c北支的概念都分不清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